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,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长。
孔
子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在老炮里的“闷三儿”(张涵予饰)却执着地用一(ba)腔(kuai)热(fu)血(ji)演绎着延长的青春期。
当寿命的伸展延长让三代同堂已经成为标配,老人带小孩,故事何其多。

通过《让老人带小孩:你所不知道的益处》,来讨论一下带孩子这件事情对老人有什么潜在的益处,以及怎样的老人和怎样的孩子怎样配搭能让利益最大化。
讲师介绍:
TianyinL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研究助理教授,香港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,香港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博士后。
博士期间的研究跟老人家关系甚微,主要关注青少年的认知发展。
有趣的是,越研究孩子,对老人的兴趣越浓厚。
曾经在发展中进度差不多的(爬行、走路、说话、上学)人们,为什么在年老之后会那么不同?
现在的研究重点:到底哪些因素让某些老人在耄耋之年比同龄人状况好些。

【内容大纲】
· 多大年纪算老人?
· 为什么同年龄老人会呈现不同的身体和认知状态?
· 哪些身体和认知衰弱的状态是可逆的?
· 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哪些不同的「工作」?
· 这些带孩子的「工作」对老人的身体和认知「对症下药」?
· 怎样的组合能让利益最大化?
